时间:2011-08-12 01:28来源:大同晚报 作者:臧力卿 点击:
98次
美丽的大同我的家
10日,家住迎宾街的柳彦博早早起来,准备去车站接几个来同游玩的同学和朋友,这样的“观光团”,暑假以来他已经接待了好几拨。随着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相继完工,柳彦博和他的朋友们迷恋上了大同。
作为旅游“发烧友”的柳彦博,是北京理工大学的老师。因为父母家在大同,他每年假期都要回家乡。他对5年来大同的发展变化感触最深:“我的人生幸福指数里,旅游无疑是重要的构成分子。而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带来的变化,让我越来越感受到作为大同人的幸福。”
说起自己在家乡的旅游经历,32岁的柳彦博滔滔不绝。他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上大学时几个舍友去云冈石窟,景区周围是低矮破旧的建筑物,黄土裸露的山坡;景区游览线路凌乱,安全没保障,餐饮也马虎,大家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去年夏天,柳彦博听家人说云冈变漂亮了,带着一份期待,今年一放暑假他就回到大同重游云冈。从五岔路口出市区,进入云冈旅游专线时,柳彦博就陶醉在这个美轮美奂、令人陶醉的“大云冈”中。道路两旁是满眼的翠绿、绚丽的鲜花,景区内山堂水殿、曲栏回廊,在蓝天碧草的映衬下,千年大佛益显雍容慈和,让人乐而忘返。
“这些年大同的发展实在太快了,真得好好看看咱大同了。” 柳彦博告诉记者,这几年他游览了国内不少风景旅游区,习惯把眼光放在远处的名山名水,忽略掉了身边的美丽。如今大同古城改造,修复了许多景点,他这才发现自己家乡有这么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同的变化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我一定要当好家乡宣传大使,让我的那些驴友知道大同,了解大同,多来大同。”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哟咿儿哟。”采访完柳彦博回家的路上,记者不由得哼起了这首山西人家喻户晓的老歌。
“凤凰”新生展翅高飞
今天的云冈,在经历了周边环境整修后,旅游专线畅通了,景区面积扩大了,雄伟的山堂水殿、骑象神柱、栩栩如生的马识善人雕塑向游人述说着云冈的历史,美轮美奂的云冈大景区再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博大厚重与绝美风姿,而这,只是大同市实施名城保护工程的一个缩影。
大同古城形似凤凰,民间传说为凤凰栖息之地,故又称“凤凰城”。为保护古城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留住文化大同的根,2008年初,我市按照“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传承文脉,创造特色;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名城保护基本思路,全面加快“一主两翼”大旅游格局的构建,实施文化名城保护工程。首批启动了华严寺、善化寺、清真寺、法华寺、文庙、关帝庙、纯阳宫、帝君庙、东城墙等建筑群体,一点一滴地扩大和保护城市记忆的特征,使它们重现昔日风貌。去年中国大同云冈国际文化艺术旅游节开幕之前,云冈石窟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工,东城墙、华严寺、善化寺、文庙、关帝庙、纯阳宫、法华寺等均具备对外开放条件。目前南城墙、鼓楼东西街、代王府、北魏明堂等都在修复中。
如今,站在御河西路远望,东城墙青色的城砖、城门楼上高挑的重檐歇山顶,雄浑挺拔,让人捡拾起悠远的历史。走进云冈大景区,郦道元《水经注》中所描述的“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新眺”的佛教圣境和北魏皇家园林的恢宏景象,及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壮美之景重现世人面前。恒山大景区复兴了“人天北柱、绝塞名山”的壮观山水气象。雄伟壮观的皇家寺院华严寺,肃穆清幽的善化寺,古朴庄重的府文庙,典雅精致的纯阳宫,以悠悠古塔闻名的法华寺,巍然屹立的关帝庙,仿佛穿行在时空隧道的鼓楼东西街历史街区……随着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工程的相继完工,穿越历史尘埃的大同古城,宛如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迎接各方宾朋。
实施文化名城保护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大同旅游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市已从旅游途经地实现了旅游目的地的变迁,游客在我市的停留时间最多可达3天。
2008年,云冈石窟和北岳恒山名列“中国最美旅游胜地”名单,云冈石窟、九龙壁、悬空寺三景点入选国家旅游局重点推荐公布的32条北京奥运会旅游精品线路。
2009年,我市荣获“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称号。
2010年,我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雕塑之都”,并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根据我市今年上半年景区(点)统计数字,华严寺、广灵县水神堂、云冈石窟、恒山、东城墙游客人数排在我市13个主要旅游景区(点)的前5名。臧力卿
(责任编辑:z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