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云冈石窟,阳光明朗,清风送爽,景区内游人如织。人们置身这座世界艺术的宝库、人类文明的瑰宝,既备受观感震撼,更深切领悟各民族文化交融并汇的宏大气象。
采访中,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感慨地对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考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屋建瓴地道出了云冈文化的精髓。他说,云冈文化展现出的是包容万物的胸怀气魄,这正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创新、发展壮大提供丰厚滋养。通过云冈文化的雄强博大、开放包容气度,我们就能读懂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曾为许多中外文化大师以及外国领导人做过讲解,云冈石窟所展现出的多文化交融,让每个人都深深折服。”云冈石窟研究院副院长崔晓霞对记者说。在她的引领和讲解下,记者再度领略到云冈石窟不同文明交流融汇的结晶,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承载及胡汉文化、中西文化交流的印记,看到雕塑中的印度、中亚西亚艺术元素,希腊与罗马建筑造型、装饰纹样、样貌特征,处处体现出多种文化艺术风格的融会贯通。
据史料记载,公元五世纪的北魏首都平城,是一座人口百万的国际大都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外交使团、商人、僧侣以及工匠、伎乐各色人等在此定居,而在云冈石窟的雕凿过程中亦有许多西域工匠参与。今天,人们在云冈石窟绵延1公里的254个窟龛59000余尊造像中,看到的是1500多年前丰富生动的中外不同文化融合的印痕,其间所包含的印度、波斯乃至希腊艺术因素,鲜明印证出古老的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以及与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的交融。
记者看到,在建筑艺术方面,云冈石窟雕刻中有大量西方建筑元素,如石雕仿罗马柱,窟内龛柱的古希腊式柱身,及大涡卷形装饰的爱奥尼克式柱头等;在装饰纹样方面,云冈石窟中的装饰纹样,多数为佛教东传和通过商旅交通途径由异域传入的植物纹样;在人物形象方面,高鼻深目、须发卷曲的胡人形象在石窟内屡见不鲜;在服饰文化方面,西域服饰文化在云冈石窟造像中也留下了许多痕迹;云冈飞天亦有古希腊展翅凌空胜利女神形象的影迹。纵览石窟群里佛教以及建筑、服饰、装饰纹样、音乐舞蹈等多题材的梵相雕刻,倍感云冈石窟是极具中西文化交流特征的地方,是多民族文化纵情交融之地。
崔晓霞说,云冈石窟艺术的多民族文化交融特征还体现在汉族与鲜卑族等北方民族文化的交融,北方民族相互间的文化交融,折射出胡汉文化、农耕和游牧文化的交融,丝路文化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漫步云冈石窟,记者看到其间有许多鲜明的鲜卑民族特色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印记,特别是在“五华洞”内,似能听到数十种来自汉魏旧乐及西域、印度、波斯的乐器欢奏齐鸣,看到中原传统乐舞、鲜卑本族乐舞、西域乐舞、西凉乐舞及高丽乐舞荟萃平城的繁荣景象。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充满生命力的雕塑,感受到在中国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鲜卑民族为礼乐束缚的汉族中原文化注入的雄强、质朴、刚健、开拓新风,而这正是文化学者盛赞北魏时代开创大唐盛世先声的文化生命力所在。
如今,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云冈学”方兴未艾,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的筹建工作正扎实推进。大家说,对云冈文化的研究挖掘、弘扬光大,对传承历史文化、承载灿烂文明、维系民族精神意义重大,将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www.dtrcw.net 是您找工作途中很好的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