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那个阳光和暖的冬日,大同城墙保护修复全面合拢,护城河全线贯通,让多少大同人为之热泪奔涌。历经8年的卓绝努力,饱经岁月沧桑的大同古城墙再现历史荣光,又掀开全新的历史篇章。
今天,当身置于清远南门一侧的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能够看到城墙内部的空间构造以及感受到在历史岁月中不断累积的印痕,在仰望中读懂厚重夯土中的历史文化密码。有着2300年建城史的古都大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从马背走向锄禾,从兵燹走向兴盛,大同城承载着风格独特的边塞文明与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其人文内涵厚重而深远。
在这里,读懂古都的历史文化积淀。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并不很大,但精心的布展与丰富的内容,让人如同打开一本关于大同城墙历史的大书,将大同古城的演变、脉络读懂看清。两汉名塞,北魏京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大同的城址亘古未变,这在中国都城史上极为罕见。在陈列馆内保留着一处城墙夯土遗址,清晰地标注着北魏、辽金、明代的不同文化层叠加,带给人巨大的视觉震撼。公元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盛乐迁都平城,大规模城池营建在汉平城基础上拉开序幕。历经数十载,恢弘的北魏都城耸立在这片苍茫辽阔的大地上,效仿中原传统文化建立起来的包括宫城、外城、郭城在内的城池,既体现了汉民族都城制度的特色,又融汇了草原民族的思想和习俗。在随后的1500余年光阴里,大同城始终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和历史地位。
在这里,读懂古城经历的战火烽烟。在陈列馆的一角,展陈着城墙攻防的器具,墙上的一张图表记录着大同城所经历的战争洗礼。从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战,开启汉匈和亲,到公元395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位于大同东南的参合陂与后燕慕容氏交战大获全胜,奠定北魏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以及公元439年平城保卫战,太武帝拓跋焘大败柔然,再到隋唐时期恒安镇之战、云中兵变等;在辽金元时代,北宋试图收复燕云十六州血洒疆场,金克辽西京,元克金西京,大同见证一个个朝代的兴衰荣辱;至明代,明洪武二年即1369年,常遇春攻克大同,1450年,瓦剌首领也先与名将郭登在大同激战,1542年到1570年,鞑靼土默特领袖俺答军入犯大同45次,可谓边无虚日;1644年,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大同,直到1649年,姜瓖抗清,英勇抗击数月之久的大同被“斩城”……历经黄沙百战、长云暗血的大同城始终充满着英雄的气质,留下许多悲壮的长歌。
在这里,读懂大同城墙曾经的荣耀与坎坷。明代,大同为九边重镇之一,拒击蒙元,拱卫神京,大同城池的建设无与伦比,高度、厚度、建材、布局、设施和防卫体系均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瓮城、月城、关城,城城设防;城楼、箭楼、望楼,楼堞环列。自成防卫体系的东、南、北小城,又与壁垒森严的主城互为犄角之势,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固若金汤。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曾感慨:“此城真与铁城同。”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全国性的“毁城”浪潮中,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和无数次战争洗礼的大同古城墙也未能幸免。
在这里,读懂大同古城墙保护与修复的理念与价值。2008年,《关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决定》通过,2009年,拉开大同城墙全面保护修复工程的帷幕,保护修复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等的要求,依据考古勘探和确凿文献,遵循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的“四保护”原则和修旧如旧的宗旨对城墙本体进行保护修缮。让人站在城墙深处,看着历史的痕迹,感受今日的荣光,抚今追昔,格外感慨。
走出大同城墙遗址陈列馆,回望壮阔恢弘的大同城墙以及其呵护的古城,落日金晖下,雄伟的城垣、古老的建筑、沧桑的街巷,如同一幅历史凝结的画卷,高贵典雅的色调从未改变。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www.dtrcw.net 是您找工作途中很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