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本报讯 (记者 苑捷)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总体部署,今冬明春,全市将培训高素质农民3万人,着力构建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新格局。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视察时对我市“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开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重视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了加快实现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市政府出台《大同市今冬明春高素质农民技能提升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今冬明春全市培训高素质农民3万人,其中高素质带头人500人、经营管理型农民0.95万人、生产技能型农民2万人;考核颁证2.85万人以上,认定颁证1万人,推荐测评颁证200人,年内颁证总数达到3.87万人。
据悉,此次培训以65周岁以下,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农业从业人员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为重点,主要开展高素质带头人、经营管理型农民、生产技能型农民三类培训。培训坚持精准培训、因需施教、注重实效,结合当地主导产业、特优产业开展区域特色培训,加强农业产业就业针对性培训,科学设置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重点围绕玉米、杂粮、黄花、黄芪、草牧业、设施蔬菜、中药材、杏果等特色产业,适度规模种养技术、智慧农机、绿色生产等技术体系,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及外出务工实用技术等开展培训。
我市对全市培训对象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精准掌握培训底数,包括培训对象的基本信息、培训需求、培训时间等,按照“一人一卡”的要求,建立培训档案,实行动态调整,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市农业农村部门要求培训充分用足科研院校、市县现代农业服务中心、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农民夜校、村民大讲堂及职业学校等公益性机构,用好淘宝大学、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田间学校等民办机构,形成市县乡村一体化、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同时,按照“谁培训、谁考核、谁发证”的原则,培训结束后,由培训责任部门为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大同市高素质农民技能证》。
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市建立了由长期在我市挂职锻炼的农业院校专家教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的专家、长期服务农业农村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具有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组成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师资库,培训授课老师统一从师资库中选择,市县之间师资共享、动态调剂。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提升,灵活采取课堂教学、实操实训、线上教学、观摩参观等教学模式,让参训农民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实现自主、理性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各类新型经营组织结合岗前培训、专项实训,加大从业农民的技能提升培训力度。
求职找工作 微信搜公众号 大同招聘信息总汇 或加微信16983141
大同人才网,www.dtrcw.net 是您找工作途中很好的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