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16 00:03来源:大同日报 作者:-- 点击:
132次
发挥优势促转型 凝心聚力大发展
——全面落实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之新荣区区委书记董志刚访谈录
本报记者 刘双英
只有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新荣才有希望;只有创新思路、符合实际地确立发展主题,新荣才有战斗力;只有知民情、解民意的决策,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只有把区委、区政府的施政方略交给人民,新荣的一切举措才能落实;只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政府才会有公信力。创业充满艰辛,成绩洒满汗水,五年的实践带来诸多启迪。新荣区区委书记董志刚在谈到“十一五”成就时感触颇深。
今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刚刚结束的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全市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在此大框架下,新荣区必须善谋大势、把握趋势、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大跨越发展。当记者问及新荣区“十二五”的发展定位时,董志刚胸有成竹。他说,山西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一系列宏观政策,都为今后跨越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撑和适度宽松的外部环境,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荣区拥有区位、交通、资源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和坚实的产业基础等诸多优势,这是全区今后发展的巨大潜力。立足新荣看新荣,有不足,更有优势;跳出新荣看新荣,有差距,更有潜力;放眼未来看新荣,有挑战,更应有大文章。
董志刚说,新荣区“十二五”基本蓝图已经绘就:到2015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再造一个新新荣,初步实现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具体讲,工业内部煤与非煤的比例要达到20∶80,新产品产值要达到30%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要突破9000元,力争达到1万元;全区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其中区址人口要达到5万人。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同时,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建设生态乡镇、生态村庄、生态企业,打造生态宜居区。
面对新形势、新优势、新机遇,如何实现“十二五”新目标?记者问。董志刚回答说,将重点突出抓好五方面的工作:
——以大调整带动工业大提升,构建新荣转型跨越的新架构。工业经济是全区的主体经济,也是实现转型跨越的关键和重点,必须全力推进工业支柱多元发展。做优“煤炭”:在全面完成煤炭资源整合、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基础上,加大煤炭转化力度,整合煤焦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使煤化工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利用,力争煤化工产业在今后五年有一个较快的发展。做大“石墨”:新荣区石墨资源储量大,品质优良,为全国最大的石墨矿床。在未来5年中,要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对境内的石墨资源进行开采,精细加工,走高端制品的新路子,使石墨产业成为全区的又一支柱产业。做精“炭素”:目前全区炭素年生产加工能力达到14万吨,终极产品3万吨,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6。要积极引导炭素企业通过资产重组,逐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科技含量,扩大生产规模,使炭素产业成为全区转型跨越的新支撑。做强“电力”:重点抓好小窑山风电扩建项目,光伏发电项目和万吨太阳能储热材料项目,力争届内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新增3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万千瓦。做好“旅游”:要打造以方山永固陵、古长城、得胜古堡群、生态风光为重点,以边塞文化、和谐文化、商贸文化等为延伸的旅游品牌,积极融入全市建设旅游名都的大格局中,逐步把旅游业培植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经济发展的亮点。
——以大招商带动项目大建设,引领新荣转型跨越的新发展。必须树立这样的理念:大项目是新荣转型跨越的“撑杆”,更是新荣转型跨越的“动车组”。因此,要始终视项目如命,聚项目如金,狠抓、重抓、强抓大项目,带动、推动、驱动新荣大步、快步、跨步发展;必须站立这样的立场:保持“快”的心态、“抢”的状态、“帮”的姿态,扭住大项目不松手,狠抓大项目不泄劲,服务大项目不阻道,突破大项目不减势,每年引进实施1~2个大项目、重大项目。靠大项目的连环实施、连续突破,造就新荣的明天;必须树立这样的导向:干部提拔、任用向大项目有功人员倾斜,财政预算安排、执行向大项目引进单位倾斜,外出考察、学习向大项目招商团队倾斜。让实绩突出、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党员干部有更广阔的施展舞台。
——以大扶持带动农民大增收,筑牢新荣转型跨越的新基础。新荣区有特色小杂粮和特色牛羊养殖,但总体上仍是“提篮小卖”,有集约经营但规模不大,有特色品种但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有龙头但带动力弱。因此,要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科技支撑”的思路,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甚至“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特色种植、养殖,提高特色优势农产品聚集度,形成万亩、几万亩的种植基地和万头(只)、几万头(只)的养殖基地。重点抓好小杂粮、育苗、马铃薯、牛羊养殖、特色蔬菜等五大基地建设;突出城镇化就是要继续按照“东治、西进、南拓、北绿、中整”的思路,加快区址建设步伐,把区址打造成经济实力强、综合承载能力高、辐射带动力大的区域中心城镇。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人进得来、住得下、发展好、能致富。农民增收是关系全局的大事。要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农民劳务性收入。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强化强农举措,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合作社覆盖更多农户,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以大建设带动生态大变化,培养新荣转型跨越的新优势。为此,要做到“一节、一减、一增加”。 “节”,就是要节约,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加强新上项目能评工作,加快老企业技改升级,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水、节地、节材,特别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扩大推广工农节水技术; “减”,就是要减排,严格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以及烟尘、粉尘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认真做好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行,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加强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 “增”,就是要增绿,植树造林的步伐必须进一步加大、加快。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问责,不断优化林业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农民增收的目标。(责任编辑:周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