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开展以来,浑源县从乡村振兴全局出发,采用“513”工作法,将清合同、化债务、增收入作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混乱、乡村债台高筑、基层组织“无钱办事”等难题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各项任务分类实施、稳妥化解、逐项清零,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清障铺路”。
“513”工作法,即五组协同:组建“政策指导、法律服务、纪检监察、案件查处和综合调度”协调工作组;一线会战:实行“一线了解、一线问效、一线研究”推进机制;三级共管:明确“县主抓、乡主导、村主体”分级负责制。
早谋划、严部署,宣传培训“造氛围”。该县成立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5个“清化收”工作组,紧盯合同专项清理、村级债务化解、新增资源收费三个环节18项重点问题,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县集中对镇村两级干部开展业务知识和重点难点案例培训。村级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引导工作,切实做到清理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定范围、盯重点,依法依规“清合同”。截至9月上旬,该县213个行政村已全部完成合同摸排工作,摸排合同数2341件,发现不规范合同873件。对摸排的问题合同建立问题清单、厘清问题类型、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人,实行销号管理,已清理合同489件。
精核对、细算账,清单梳理“化债务”。对村级每一笔债务细研判;对非实质性农村债务逐项逐笔登记、剥离核减,对实质性债务制定还款计划、逐步化解。截至目前,全县需清收债权金额8652万元,涉及人数36975人,收缴合同资金189万元;需化解债权资金8652万元,已化解村级债务64万元。
摸底数、建台账,规范发包“增收入”。对照清产核资核定的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同时将新增资产纳入账内管理,将资源纳入台账管理,严格履行程序发包租赁,及时收缴发包租赁资金,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全部收回集体所有。截至目前,全县新增资源核查登记入账2987.08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