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中,伴随着草木蔓发的还有文旅市场的强势复苏。新春时节,以“欢乐中国年 地道大同味”为主题的新春系列活动,为大同文旅奏响了“开门红”;伴随着春暖花开,大同文旅振兴的恢宏交响乐章亦将全面奏响,各项高品位文旅活动正渐次展开,令人格外期待。记者采访中可见,古城内游人如织,云冈、恒山等景区游客如云,让人备感融融暖意,看到我市文旅产业发展蕴含的巨大潜力和需求。
“古都大同文旅振兴的大势已至,天时地利俱备,但更要有人和的理念,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努力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实现大同文旅发展全面跃升。”采访中,我市文旅界人士纷纷表示。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在全市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指出,文旅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幸福产业、富民产业、朝阳产业,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增强硬实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抓手,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文旅业直接和间接关联带动相关产业达110余个,据专业部门测算,文旅业每投资1元,带动相关行业投资5元,文旅业每实现1元收入,带动相关产业收入4.3元。文旅产业又被称为“无烟产业”,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每6名游客带来的综合收益,相当于挖一吨煤的产出。要像挖煤一样深度挖掘大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优质的文旅产品,要逐步褪去人们心中“煤都”的黑色印象,树立“古都”鲜明的文旅品牌,如今已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
近年来,我市围绕文旅振兴战略要求,以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全市优势产业为主线,坚持高起点大手笔谋划文化旅游产业,全力推动文化旅游振兴崛起,在政策引领推动、文旅融合赋能、重大项目开发、旅游业态创新、产品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完善、品牌形象塑造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全市旅游总收入在2019年达到762.11亿元,比2012年的162.82亿元增长近4倍,旅游人数从2012年的1890.29万人次增加至8397.36万人次,增长近3.5倍。成绩固然可喜,但离大同要实现的目标差距尚远,而小成即满、小胜即安亦绝非大同文旅事业应有的视野和境界。
市文旅局负责人说,1982年大同被国务院列入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源于底蕴非凡;2010年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来自众望所归;2022年国务院把大同列入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建设名单,中宣部等九部委明确提出支持大同建设“博物馆之城”,则更是一种期许与厚望。国家赋予大同的这些重要使命,看中的正是大同历史文化资源的厚度,看中的正是大同近年来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成效和成果,看中的正是大同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空间。而所有的荣誉与期许,对大同文旅事业来说,亦是一种督促与鞭策,实现大同文旅高质量发展,机不容失,时不我待。
今年2月,省委赋予大同重大战略任务,全面提升大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版图中的“龙头”地位,更为全市上下带来极大鼓舞。而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文旅振兴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亦是最容易见效的方向和领域。主动融入京津冀大旅游圈,打造区域性的消费中心,持续提升大同在全国的文旅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同正在蓄势发力。当下,我市正围绕“融入京津冀 文旅要先行”定位,以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为目标,加快培育休闲旅游、避暑旅游、研学旅游、会展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文旅成为有效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引领发展的新高地。其中包括吸引京津冀企业、行业协会来同举办年会、展会、团建、培训等活动,培育十条精品路线、一百个网红打卡地、一千个旅游团队高端文旅康养产品定制,提速推进众多文旅建设项目,培育古城休闲度假餐饮酒店集群,盘活方特周边、开源一号、神泉古域、体育中心等优质资产,全力打造云冈、恒山、古城、长城龙头景区,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一系列方向精准、挥动有力的“组合拳”,充分展现出大同全力实现文旅高质量发展的进取心。
山光海气漾云容,恰好春耕卜岁丰。春华不辜负,秋实待伊人,有优质的种子,有丰厚的土壤,有和风喜雨的照拂,有勤力耕耘的悉心,大同文旅迎来全面收获的时节值得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