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储能产业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革命的必争之地。
2月24日,记者来到国宁时代(大同)储能发展有限公司,目之所及是一排排乳白色的“小房子”,好似码头上的集装箱,整齐排列,场面壮观。
“主变运行状况良好、储能柜体温度正常、输变电设备无异常……”为了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运维人员田涛正在和同事高宇穿梭在储能电站里进行日常巡检,他们不仅要仔细听电池舱、变压器等设备的声音是否正常,还要观察温度的变化,填写好工作日志和巡视记录等。
“由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储能电站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和大型能源调节器,起到了‘压舱石’的作用,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指着眼前成排的设备,该公司的资深储能技术工程师李燕飞向记者普及了什么是“储能电站”:就是接受电网统一调度,当电力富余时储存电能,而电力不足时释放电能,这样既能消纳不稳定能源,又能助力电网削峰填谷,保持电网高效安全运行和电力供需平衡。可以说,这个可靠的能量管理工具,让每一度电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记者了解到,2021年,国宁时代(大同)储能发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大同第一热电厂退役厂址和输电设施,建起了网宁储能电站,“上演”了一场“新”和“旧”的交替、“强”与“强”的联合。目前,该电站是全省第一座完成全容量并网的储能电站,它采用全户外预制舱设计,配置宁德时代1500V高压液冷磷酸铁锂储能系统,电站整体转换效率大于84%,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我们运用了先进的储能技术和数智化管理手段,实现了对储能电站的高效、智能、安全运营,有效参与了电网调峰、调频等多项服务,为全市的能源消纳、降低电网负荷压力、助力能源保供平衡提供了有力保障。”李燕飞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科技创新,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