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大同古城,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文脉,也涌动着青春的朝气。7月14日至18日,“青春丈量古城 创意畅想未来——高校人才大同古城行”参访调研活动在这里热力启幕。来自国内20余所知名高校的近百名学子,跨越山海相聚云中,以专业为笔、以创意为墨,在古城的街巷肌理中探寻发展密码,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青春动能。
聚才: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7月14日清晨,市委党校的报到处已是人头攒动。山东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崔雪婷拖着行李箱,手里紧攥着一张泛黄的《大同地图》,“这是家里长辈年轻时来大同出差带回的,没想到今天能亲自踏上这片土地。”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缘分,恰是此次活动的生动注脚。
当晚的启动仪式上,灯光映照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向学子们展开了一幅大同古城的“立体画卷”:从北魏平城的雄浑气魄,到辽金陪都的市井繁华;从明清古城墙的恢弘形制,到如今文旅融合的蓬勃生机。“我们不仅要让大家看到古城的历史厚度,更要让大家触摸到它的发展温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大同籍学生刘婧在代表学子发言时,展示了她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大同是巷弄飘香的烟火气,是城墙上悠扬的鸽哨声,更是‘三代京华、两朝重镇’的厚重历史。”台下响起的热烈掌声,是学子们对古城的向往,更是对这场“双向奔赴”的期待。
政策宣讲环节,当听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人才公寓、岗位待遇、博士子女入学、发放“凤凰英才卡”、医疗保健、旅游休闲、户口迁移、交通出行、住房公积金贷款……学子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大同不仅有厚重的历史,更有对人才的诚意。”中国传媒大学漫画专业的崔煊晴说。
探秘:四支小队解锁古城多维密码
7月15日清晨,朝阳为古城墙镀上金边,4支专业调研小队兵分四路,开启了沉浸式探秘之旅。
历史文化及文物文博调研小组的学子们在市文物局专家的带领下,首先来到华严寺薄伽教藏殿。西北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杨宇璇仔细丈量着辽代彩塑的衣纹弧度,“这些细节里藏着古人的营造智慧,我们要做的就是读懂它们,守护它们。”在古城墙西北角的乾楼,队员们对比着上世纪80年代的老照片与如今的墙体风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悄然展开。
文旅规划及业态布局调研小组的足迹遍布古城四街八巷。厦门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贝颖在法华寺文创街与商户们聊得火热:“大姐,您觉得游客更爱买非遗剪纸还是文创雪糕?”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30多家商户的经营痛点,“上午在鼓楼西街大同日报传媒集团木兰有礼文创店看到游客排长队买文创,下午却发现不少老字号饭店门可罗雀,业态均衡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IP打造及宣传推广调研小组的镜头,始终聚焦于古城那浓郁的“烟火气”。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张进在古城走访时留意到,大同目前在文化传播载体方面存在欠缺,尤其是各大网红打卡点,缺少能直观体现本地特色的文化载体。张进建议:“不妨在古城的绿地、街巷间打造雕塑墙、屏风、主题雕塑,特别是动态雕塑等作品。通过雕塑这一艺术形式,在城市重要节点展现大同文化,从而激活古城空间的文化表达。”
交通规划及设施配套调研小组则化身“城市侦探”,细致探查古城交通的每一处细节。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赵芯在四牌楼路口蹲点统计车流时提出:“可以采用‘分区管控+智能导流’的模式,减少车辆交叉冲突点,提升整体通行效率。同时,在早晚高峰时段,可在支路增设可移动隔离栏,引导过境车辆绕行外环。”调研小组还实地走访了古城周边的多个停车场,力求实现 “让游客来得顺畅、走得舒心” 的目标。
碰撞:思想火花点亮古城未来
7月17日的分组研讨会,成了思想碰撞的“熔炉”。市文旅、文物、城管等部门负责人带着“问题清单”而来,学子们则捧着沉甸甸的“创意方案”赴会。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我觉得《如梦大同》可以再完善完善。比如内容上,除了北魏那段历史,是不是能加点辽金时候的文化交融、明清的商贸故事?再掺点当地的民间传说,肯定更有看头,”中国传媒大学的孟子芸说,“另外,开发点演出相关的小文创、主题餐食,大家看完还能带着纪念品走。多听听观众的意见,慢慢调整,肯定能让《如梦大同》越来越出彩,给大同旅游加分不少。”她的话刚说完,市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就拿起方案仔细端详:“这个想法特别好,我们会后就研究讨论。”
历史文化小组提出的“古城墙数字孪生保护系统”引发热议。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张超解释道:“通过三维建模记录每一块城砖的状态,结合传感器监测温湿度变化,能实现文物保护的精准化。”市文物局专家连连点头:“这正是我们想做但缺乏技术支撑的,期待和你们深入合作。”
文旅规划小组的“非遗+剧本杀”创意让会场气氛升温。清华大学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罗越举例说:“可以在代王府复原当时的礼仪场景,让游客扮演历史人物,在解谜过程中了解古城故事。”
交通小组的方案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的钟昱辰指着地图分析:“推广共享单车或许是个不错的思路。可以在古城周边及主要景点、交通枢纽处合理增设共享单车停放点,比如九龙壁、华严寺等热门区域附近,方便游客短距离出行。这样一来,游客就能骑上共享单车轻松前往目的地,既避免了景区周边短途找车位的麻烦,也能让大家更灵活地感受古城风貌。”
展望:青春之约续写古城新篇
7月18日上午,市委党校会议室里热闹非凡,“青春丈量古城 创意畅想未来”座谈会开得火热。34名来自各地高校的学子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鹏及各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的都是大同古城的现在与将来。
刘鹏以“能源、算力、文化”三张名片勾勒城市肌理:煤海翻涌间新能源蓄势待发,数据浪潮中算力产业崛起,千年古都里3000处文物诉说过往。更以“双十六条”新政递出橄榄枝,从数十万补贴到“凤凰英才卡”的贴心便利,引才、留才的诚意充分释放。
学子们满怀感慨,大家纷纷留下了“给大同的一封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古城的深情。“我已经申请了大同的实习岗位,9月还要来!”大家高兴地说。古城墙下,一场自发的“青春约定”正在上演:“明年此时,我们带着更成熟的方案回来!”“到时候,说不定我的设计已经落地了!”笑声穿越街巷,与古城的风铃声交织成歌。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人才与城市的“双向考察”,更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创意对话”。当青春的脚步丈量过古城的每一寸土地,当年轻的智慧碰撞出发展的火花,这座千年古城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大同,正用诚意与机遇,等待着更多人才书写“城与人”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