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洒在涧西村的古堡街道上,游客惬意地欣赏着清代古民居的建筑风貌;与此同时,聚和村箱包加工车间的缝纫机已开始嗡嗡作响,女工们手指翻飞间,一个个箱包逐渐成形;稻地村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熟练地打理着西红柿;吴家地村的田地上,村民们忙着照料成群的绒山羊……日前,大同日报社“美丽乡村行”采访小分队一行走在广灵县壶泉镇的乡村田野,深刻感受这里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搏。
依托全镇产业统筹布局,壶泉镇以差异化的发展策略,让每个村庄都找到自己的产业坐标,走出了一条“一村一品”的差异化产业发展之路,各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古堡新生:文旅融合点亮乡村新业态
壶泉镇文旅底蕴深厚,为村庄发展提供了独特资源。镇内拥有1处国保单位和5处省保单位,涧西村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古村新貌的背后,是壶泉镇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理念的生动实践。该镇将涧西古堡与水神堂、下河湾湿地串联成线,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让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走进涧西村,踏上青石板小路,仿佛步入了时光隧道。这个东西长275米、南北宽250米的古村落内,古朴的街道、恬静的古堡、保存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群,都在默默诉说着百年沧桑。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们村接待游客2000多人。”涧西村负责人兴奋地说。
在涧西村的黑瓷非遗体验基地,一件件制作精美的黑瓷陶具摆放在展示架上。该村将乡村旅游和独特的黑瓷文化结合起来,投资120万元修复古窑厂,邀请传承人驻点教学,让游客亲手参与制坯、上釉、烧制全过程。
2019年,涧西村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与山西首批3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020年被确定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涧西村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年可接待游客5000至7000人左右。下一步将着力冲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晋北乡村旅游标杆。
飞针走线:箱包车间缝制“家门口”共富梦
壶泉镇的手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箱包产业尤为突出,全镇箱包从业人员从2023年的336人激增至目前的853人,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引擎。
在聚和村的和晟箱包加工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咔哒咔哒的缝纫机声此起彼伏,20多名妇女坐在缝纫机前,脚下不停、手指翻飞。
“这是我们为河北白沟代加工的一批电脑包和单肩背包,再过两天就要交货了。”加工车间负责人李玉香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员工近30人,都是聚和村的村民。每天订单不断,目前已经排到年底了。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6万余元。
村民李腊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6年,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她笑着说:“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车间的样品间里,各式原创设计的箱包琳琅满目,每个箱包上印着“不凡”两个字。“这是我们注册的‘不凡’商标,你们看样式和质量都不错吧。”李玉香拿起一个新款背包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品牌升级正在悄然发生,从代加工到自创品牌,企业走出了一条升级发展的新路。
棚室生金:设施农业做大“广灵菜篮子”
走进稻地村的蔬菜大棚基地,一株株西红柿长势喜人。菜农们正在棚里忙着打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种的是草莓西红柿,甜度高、口感好,市场供不应求,”大棚基地技术员曹斌高兴地说,“这批西红柿春节前就能上市了,直接发往北京新发地市场,正好赶上一波好行情,1斤预计能卖到八九元,一个棚一年能收入七八万元。”
稻地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这里的蔬菜品质,享有“广灵菜篮子”的美誉。目前,全村共种植温室阳光蔬菜大棚28座,其中村集体6座。
“壶泉镇‘设施农业大镇’的优势正在不断放大,全镇现已建成凉棚1006栋、暖棚672栋,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完善。”陪同的壶泉镇党委副书记刘广芊说,今年,壶泉镇在西河乡、蕙花、文兴三村流转土地2200亩,用于发展高标准西瓜棚项目,倾力打造“壶泉西甜瓜”品牌。
特色养殖:绒山羊育肥打造生态循环链
在吴家地村的田野里,刚刚收获完的玉米地里满是秸秆,一只只膘肥体壮的绒山羊正在啃食着秸秆上的“营养美味”。
“这批羊是10月份从内蒙古凉城买回来的,在村里育肥三四个月,正好赶上春节前的好行情全部出手,除去成本,一只羊能赚二百七八。”该村养殖大户王建明今年投资240万元购买了2000只绒山羊,预计纯利润可达55万元。
王建明告诉记者,每年秋季过后,秸秆丰富,正是养殖的好季节。他们利用绒山羊抗冻耐寒的习性,在田地里围起羊圈,育肥绒山羊。而绒山羊的粪便发酵还田后,可以改良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构成生态循环。
在这种独特养殖模式的带动下,目前全村12户村民养殖绒山羊10000只左右。村里还成立了广灵县兴吴农贸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带动全镇发展绒山羊养殖5万只以上。
记者手记
在壶泉镇的产业画卷上,涧西村的古堡游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游客;聚和村的箱包已销往全国各地;稻地村的蔬菜大棚孕育着“广灵菜篮子”的希望;吴家地村的绒山羊在田野里茁壮成长……记者在采访中深刻感受到,壶泉镇的每个村庄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产业振兴的内涵,这种“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推动全镇乡村产业一路生花,在广灵大地上编织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美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