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左云县管家堡乡保安村的千亩高粱迎来丰收。沉甸甸的穗子压弯了秆,连片“红浪”与近旁沧桑的古长城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动人的田园画卷。
“你看这高粱,穗子多沉。今年又是好收成。”种粮大户李全海站在田边,满脸笑意。他介绍,今年村里规模化种植的“敖杂308号”高粱,在良种和机械化耕作的加持下,亩产比去年增加一二百斤。
保安村的丰收,藏着“科学耕耘”的智慧。从早年“种啥凭经验”,到如今“选种看品质、管理靠技术”,村民们已将“科技兴农”理念融入田间地头。“以前种地靠力气,现在靠技术,既省力又高产。”李全海的感慨道出了村庄之变。通过土地流转,零散农田变身高产田,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鼓了村民腰包。
丰收不止于田间。作为明代塞上五堡之一,该村借力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的优势,把农田打造成“风景线”。“我们种庄稼,既要‘丰产增收’,也要‘好看吸客’。”村党支部负责人说。红高粱与古长城交织的独特风光,吸引众多游客驻足,“看长城、赏高粱、品农味”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围绕农文旅融合,村里不仅规划小杂粮种植,还建起粉条加工厂,延伸产业链,让“保安村的粮”变成“保安村的品牌”。下一步,村里计划建设烘干厂房,进一步提升效益。
如今,保安村人的喜悦早已超越农田。村集体经济通过光伏、土地流转、加工厂等多元渠道增长,村民拿租金、挣工钱、享分红。这座古老村落,正用红高粱“种”出乡村振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