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最关心子女上学问题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热点,在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这一问题再次被提及。在采访中,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表示,解决了孩子上学的问题,就是解除了他们最大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够更加踏实地在城市中打拼。
在北苑路菜市场经营蔬菜水果的牛盛强,从老家内蒙古来同打工3年了,去年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他把孩子从老家接到了身边。“孩子在身边,我才更加踏实。”牛盛强说,为了做生意方便,他和妻子在站东南官房租了一套楼房,孩子现在在城区46小上一年级。孩子入学前,他带着身份证、户口本、租房证明以及孩子的疫苗接种证,顺利办下入学手续。今年春节期间,牛盛强领着妻子和孩子回了一趟老家,他发现,在同龄人中,儿子显得很活泼。牛盛强感慨,在外面的锻炼和见识,让儿子在同伴中有了更多自信。
从阳高县来同打工的侯素梅至今还记得女儿上学第一天回家后的情景,女儿说同学们笑话她的方言,哭闹着不去上学了。如今,女儿在城区48小上三年级,也适应了学习环境,但侯素梅总担心生活条件上的差距会让女儿在同学中感到自卑,影响学习。侯素梅希望可以建立专门面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同等的条件更加有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
“我们班有10多个孩子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相对于本地学生,他们的见识少,阅读量也跟不上。”城区24小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大多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孩子们见识少,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差,有时老师得准备课本之外的补充资料帮助他们学习。这位老师建议,能否让社会力量加入,和学校一起,在保障随迁子女“有学上”的基础上,向着“学得好”的方向努力。例如可以由社区出面,在随迁子女较多的小区内组织孩子们课余阅读,在假期邀请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课外辅导等多层面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