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置项目15日正式投入运营。项目运营后可有效解决“垃圾猪”、“地沟油”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保障食品卫生安全。
餐厨垃圾是居民或饮食服务业在饮食服务、食品加工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据相关部门统计,大同市城区、矿区、南郊区、开发区、御东新区目前约有2600家餐饮企业和单位食堂,每天产生约200吨餐厨垃圾。如何强化管理,为这部分垃圾寻找“出路”,从而彻底杜绝“地沟油”保障食品安全,避免这些餐厨垃圾堵塞下水道,成为我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议题。
2012年8月1日,大同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处置项目在本市正式奠基动工。在市政府、市政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关怀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该项目于今年5月全部竣工。该项目占地约42亩,共投资8000万元,日处理垃圾100吨,年最大处理量可达5.5万吨,处理后可获得工业油脂(或生物柴油)1000多吨,生物燃气270万立方,有机肥2100吨等。项目以厌氧发酵工艺与堆肥工艺为主,主要通过预处理系统、厌氧发酵系统、控氧堆肥系统、固液分离系统、臭气处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热电联产、沼气提纯及压缩系统等完成对垃圾的全封闭收运与处理。
据悉,该项目在我省尚属首家,对餐厨垃圾进行处理后,可提炼生物柴油、制作固态有机肥、液态微生物菌剂等,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效益的和谐统一,对于减少二次污染、改善城市市容、提高卫生水平、保护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