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大同日报》刊发一则消息,称我市首家“众创空间”获省级认定。这个项目主要为小微企业、初创公司和大学生创业团队服务,入驻会员以科技研发、电子商务、贸易流通、专业设计、旅游、服务等行业为主。读罢新闻,一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在云中大地涌动而兴奋,一面也为创业内容缺少文化元素而遗憾。
大同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雕塑、铜器等均享誉海内外,有极高的知名度。如果创业者对其加以利用,将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参照国内外一些成功的案例,文化创业者们可以在众多领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一是对传统文化产品的现代化加工。不少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郁,如进行现代化手法加工,一定会大受欢迎,如阳高布艺、大同铜器,这类产品完全可以融入时尚设计元素,成为年轻一代彰显个性的新宠。
二是依托本地文化特色开发新文化产品。大同历史上是三朝古都、两朝重镇,上演过无数风云际会的历史活剧,是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地域,深入挖掘,可以追寻到极具历史元素的文化符号,北魏文化、龙壁文化、边塞文化等,都是现代文化产业可资依赖的宝贵财富,创业者们可参照历史,开发出仿古火器、鲜卑服饰等产品,相信会被市场接受。
文化创业还可在培训、影像、旅游等传统消费市场分一杯羹,借助互联网+,打造更快捷、更多样的文化服务,通过提升消费体验来提高文化创业服务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