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吸引了全球数十亿人的目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在随后的阅兵式上,500多台国产主战装备铁甲生辉,列队走过天安门广场。然而您或许不会想到,在这些钢铁庞然大物的“体内”,却有着不可缺少的“大同元素”,更有坚守在阅兵式幕后来自大同的保障团队。
秋日的大同,天气清爽、微风习习。然而就在20多天前,北方通用动力集团六一六厂的张健和王鑫还在北京阅兵村内执行装备保障任务。在这次大阅兵中,他们和另外6个工友代表六一六厂为该厂的“拳头产品”——发动机执行保障任务。因为从没在镜头前露过面、也没有在天安门前参加过检阅,这些执行特殊任务的军工被外界称为阅兵式上的“隐形部队”。“装备方队中有6个半方队都是咱们保障的,你在电视里看到的坦克、步兵战车、两栖战车、反坦克导弹发射车、自行火炮、自行高射炮的发动机都是咱厂生产的。”张健和王鑫语气中满是骄傲。
26岁的王鑫是第3代六一六人,也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这次是他第一次参加阅兵式,用他自己的话来说,累得连兴奋都忘了。“从2月份接到任务就一直跟着部队训练,开始在大山里,冻得晚上得盖好几床被子,到了北京又晒得脱了好几层皮,好几次胶鞋都被晒化在坦克甲板上。”王鑫笑着说。
已有20多年工龄、今年43岁的张健对发动机修理有着丰富的经验,但他更关注的是部队战士在遇到机器故障时的心理障碍。因此他有针对性地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战士们排除担心、建立信心,再从技术上详细讲解。他的做法果然见效,阅兵式上战士们与发动机一样表现优异,做到了“零故障”。
今年8月,张、王所在的保障团队还曾服务于参加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的我军各部队中,但参赛团队即将开赴俄罗斯时,保障团队却被告知不用再随军访俄。“这不是部队不想领咱,是咱的产品和教授的技术确实过关、让人放心。”张健骄傲地说。果然,最终在俄罗斯国际军事比赛中,虽然六一六厂生产的发动机装备功率设计参数低于俄罗斯,但在速度竞争方面却表现出了非常大的优势,尤其是708车,在晚出发两分钟的情况下,冲刺仍然超越了亚美尼亚俄制T72B3坦克车。
该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五”期间建厂的老企业,六一六厂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技术储备。长期以来,工厂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把产品质量放在头等位置,通过加强与部队的交流沟通,不断把企业成熟的技术用于现役装备的更新与改造,大大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与环境适应性,在历次大型活动中始终能做到“零故障”。这不仅为中国军工争了光,更是给大同人争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