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改善其生活状况,使他们享有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记者昨日从市残联了解到,近年来,以“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为目标,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残疾人康复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帮扶培训等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社会保障取得明显效果。全市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养老和医疗保险基本覆盖。在城镇,确保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今年我市城镇残疾职工参加社会保险3886人,残疾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9438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438人,有9240名城镇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在农村,确保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新农保和最低生活保障。今年,我市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97923人,有15749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深受社会好评。
残疾人康复服务不断提升。我市抓住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残疾预防两个重点,以实施国家和省康复救助项目为抓手,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工作,今年残疾人基本服务达8378人。其中,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450例,对44名贫困聋儿实施助听器及康复训练,为47名聋儿进行康复语言训练,辅助器具配发2469件,盲人定向行走训练550名,低视力者配助视器335人,接受医疗救助的贫困精神病人830人。同时,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280人,全市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763人。
就业援助力度继续加大。通过落实残疾人就业促进和保护政策措施,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辅助性就业、灵活就业,全年共有708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完成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2357人次,其中,城镇职业技能培训977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03人次,残疾人创业培训145人次。市县两级完成就业保障金征收1500多万元,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积极落实。在确保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等一般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针对残疾人的特殊困难和特殊需求,建立了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残疾人专项保障制度,实现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制度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今年,全市符合条件的8738名一级残疾人享受了护理补贴和生活补贴。市、县(区)配套经费到位,已在6月份发放到位,有效解决了残疾人及其亲属最关心的民生保障问题,缩小了残疾人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为残疾人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安全网,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