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城乡规划局组织编制了《大同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现已完成规划草案,拟于近期履行法定报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和《大同市城乡规划条例》的规定,现将《大同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草案予以公示,公示期为30日,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公示时间
2016年3月9日至4月9日
(有效反馈意见时间为公示期间)
二、公示意见和建议反馈方式
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信函、传真等方式提出书面意见,书面意见须明确表明为“绿道系统规划公示意见”(应在信封上、电子邮件主题栏、传真标题处予以注明),并提供联系方式。
我们的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电子邮箱:dtcxghjzgb@163.com
通信地址:大同市城区云中路13号市规划局总工办
邮 编:037006
联 系 人:孟工
传 真:0352-2539055
三、公示内容
(一)项目背景
大同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大同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在“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与大同关系密切的国家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如何把握机遇,促进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空间结构进一步完善、城市形象重新树立,是大同城市转型发展、绿色崛起道路上的核心命题。
绿道类项目符合新常态下国家发展方向,近年来在国内方兴未艾,其有着如下特点,即:(1)科学性强、切实推动城市生态改善,(2)体系性强、全面带动城市功能提升,(3)综合性强、打造多规协调平台,(4)实施性强,立足现实解决具体问题。绿道类项目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适合作为实践城市转型战略的抓手。
(二)项目意义和目标
本次《大同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体现了大同市对绿道意义的宏观认识和对绿道规划建设的高标准要求。
利用同步编制的机会,本次绿道规划力图通过全局性的认识、科学性的分析、体系性的构架和的实施性的方案,实现以下目标:
(1)应对时代机遇,践行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建设的综合效益;
(2)重塑城市地位,拓展文化影响,彰显千年魏都雄厚软实力;
(3)落实转型战略,优化空间环境,全面助力新型城镇化提质;
(4)贯彻以人为本,提升城市服务,描绘美丽中国梦的大同版。
(三)规划理念和任务
本次规划提出 “脉”的概念,取其动势与内涵,将大同城市绿道视为城市的重要绿色基础设施和复合功能系统,即大同的城市之脉。以“绿道营城”为基本理念,通过绿道系统构建,全面带动大同城市生态改善、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形象彰显、城市地位提升,以贯通之脉实现绿色安全生态城、以悦动之脉打造绿色崛起活力城,以润泽之脉塑造绿色生活宜居城,以传承之脉演绎绿色底蕴文化城。
本次规划为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遵循城乡绿色空间建设的技术特点,强化绿道系统规划与法定规划体系、各项相关规划的衔接,采取了由研究到落实、分层逐步深入的规划方法,将规划任务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各层次解决相应核心问题:
(1)绿道体系构建层次: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大同良好的绿地景观、城市风貌和人文资源基础,落实大同发展要求,提出完整、可行的城市绿道系统总体布局。
(2)绿道规划方案层次:主要任务是选择城市绿道作为规划方案重点,突出其对城市综合发展、空间完善、功能提升、风貌塑造的带动作用,明确其发展定位与构建策略,并对绿道及服务设施、交通组织、景观营造等做出综合安排。
(3)实施行动计划层次:主要任务是对绿道分期实施、运行机制提出规划设想。划定近期实施绿道区段和节点,提出规划方案。对社区级绿道建设提出构建导则和参与规则。
(四)绿道系统构建
1.绿道选线
本次规划在绿地选线研究中,突破了中心城区的视野,结合城市发展宏观目标,从区域生态和区域旅游两个与大同未来融入区域、转型发展紧密联系的角度切入,首先在市域范围内确定主要绿道走向。通过对区域生态廊道和区域旅游走廊的识别与整合,规划选取6条市域绿道主线,即:云冈线、长城线、大泉线、桑干线、六棱线和恒山线。
进而结合大同城市现状,遵循“生态优、价值高、景观好、服务强、交通畅、建设快、运行易”的选线原则,在中心城区范围内选取城市绿道线路,共计市级绿道6条、片区级绿道3条、社区级绿道若干。城市绿道与市域绿道共同构成完整、可持续的大同绿道体系。
2.城市绿道分类
大同城市绿道划分为“城镇型”和“郊野型”2个基本大类,各自有其基本服务功能和建设模式。
城镇型绿道:主要位于城镇规划建成区,依托城镇绿地和其他城镇开放空间进行建设,以提供居民日常游憩场所、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沿线城市功能提升与完善、展示城市形象为主要功能,绿道景观具有园林化特征、体现城市风貌特色。
郊野型绿道:主要位于城市规划非建成区,依托各类郊野绿色空间和遗产廊道进行建设,绿道景观尽可能保持自然或近自然化。
城镇型绿道划分为3个小类,分别为综合游憩绿道、历史文化绿道和城市风采绿道。
郊野型绿道划分为2个小类,分别为风景游赏绿道和生态体验绿道。
3.城市绿道分级与空间结构
为便于绿道的建设与管理,实现建设和养护资金的分期分批投放,本规划对大同城市绿道进行层级划分,分为3个层级,即市级绿道、片区级绿道和社区级绿道。
市级绿道:以中心城区全体居民为服务对象,对城市绿道系统在布局、功能、景观上具有结构性意义的骨干绿道。未来,中心城区绿道可逐步向外拓展,与区域绿道相衔接。
片区级绿道:分别以各城市片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对各城市片区绿道系统在布局、功能、景观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绿道。
社区级绿道:以社区所在地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以满足居民日常慢行、休憩、交往等需求为主要功能,一定条件下兼具更大范围服务功能的绿道,作为市级绿道和片区级绿道的补充
市级绿道和片区级绿道构成大同城市绿道的骨架,形成“三横——三纵——三环的”空间格局。
三横联城脉:通过三条东西横向市级绿道,使三个城市片区得到有机串联,功能发生互动,建设水平得到同步提升,避免割裂发展,传统城区背边缘和孤立。
三纵通绿廊:三条南北纵向市级绿道与城市主要景观生态廊道保持协调,健全城市生态格局,提升整体环境质量。
三环增活力:三条环形片区级绿道分别位于老城、御东和口泉三个城市片区,充分挖掘和展示片区资源特色,强化服务功能,带动片区发展。
(五)绿道规划方案
1.市级、片区级绿道规划
本次规划对6条市级绿道做出功能定位,具体如下:
(1)“锦绣大同”城市精华荟萃绿道
起止:京大高速与G109交叉口—云冈石窟;
全长:21.7公里;
核心资源:文瀛湖、大型公共设施、御河、老城、云冈石窟;
功能定位:城市精华展示的绿色通道,最具魅力的城市客厅,城市旅游服务的核心区域。
(2)“魏都新绿”生态城市体验绿道
起止:云冈机场至甘河;
全长:29.1公里;
核心资源:城市景观、大型商业设施、御河、十里河、甘河;
功能定位:现代城市时尚总汇、居民休闲游憩的重要廊道、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示范。
(3)“云城叠翠”浅山郊野游憩绿道
起止:大张公路后铺段至云冈镇;
全长:30.9公里;
核心资源:大型郊野绿色空间(采凉山风景区、规划郊野公园、西北防护林带、观音堂风景林地)、御河、遗址遗迹(北魏平城遗址、白登之战遗址……);
功能定位:城市近郊游憩的风景廊道,城市北部的生态屏障、寻古探幽的文化游径。
(4)“波映古今”城市风采展示绿道
起止:古店镇—河口湿地公园(可与区域绿道连接,延伸至恒山风景区);
全长:36.0公里;
核心资源:遗址遗迹、古城、老城风貌、新城风貌、御河、河口湿地;
功能定位:古今辉映的城市风貌展示带、服务市民的水岸休闲游憩带、以湿地景观为核心的生态城市发展带。
(5)“十里清流”水岸风景休闲绿道
起止:矿山公园—河口湿地;
全长:12.5公里;
核心资源:十里河、滨水休闲项目、河口湿地、工业遗迹;
功能定位:尺度宜人的水岸风光带、大众休闲的滨水游憩带、深度体验的城市旅游带。
(6)“绿色之翼”产城融合发展绿道
起止:大张公路中心城区入口—河口湿地;
全长:30.2公里;
核心资源:大型郊野绿色空间(生态绿隔、农田)、御河、新城风貌、遗址遗迹;
功能定位:城市生态屏障、绿色产业带动、自然生态体验。
2.片区级绿道规划
本次规划对3条片区级绿道做出功能定位,具体如下:
(1)“乐活魅力汇”御东主题绿道
位置:干渠及文瀛湖南岸;
全长:19.1公里;
核心资源:文瀛湖、干渠、新城风貌与服务功能;
功能定位:示范乐活(LOHAS)健康生活理念,体验御东现代城市文化。
(2)“慢城文化游”老城主题绿道
位置:城墙带状公园;
全长:8.2公里;
核心资源:城墙、古城、老城风貌与服务功能;
功能定位:慢城理念融入老城生活,休闲文化营造古城旅游氛围。
(3)“绿色新发现”口泉主题绿道
位置:大张公路中心城区入口—河口湿地;
全长:28.4公里;
核心资源:甘河、口泉河、七峰山风景区、田园风光、遗址遗迹;
功能定位:挖掘口泉多元魅力,塑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形象。
3.社区级绿道规划
在大同城市转型发展、城市功能逐步提升的背景下,此次城市绿道系统规划设立社区级绿道层次,主要有如下意义:(1)鼓励绿色出行,倡导城市“慢”生活;(2)健全服务功能,重视老人儿童需求;(3)促进社会和谐,提供邻里交往空间;(4)落实惠民工程,推动社区更新改造。
遵循“服务的好性、系统完整性、景观优越性、交通便捷性、实施可行性”原则,规划对社区级绿道提出建议性选线。
社区绿道的建设主要基于道路现状,改善具体问题,提升道路综合功能和景观,可采取以下5项策略:
(1)串联和提升街旁绿地、街头游园,更好地发挥开放空间的服务功能;
(2)加强道路绿化,提供良好的遮阴;
(3)适当引入必要的绿道设施,方便绿色出行和绿道游憩;
(4)健全街道交通设施和标识系统,提高交通安全保障;
(5)对道路两侧停车、景观、店面形象等提出控制要求和建设指引,加强慢行环境友好氛围的塑造。
规划建议大同社区绿道社区绿道采取政府与社会“共建共营”的建设和运行模式,根据实际条件可采取以下方式:(1)绿道设施商业化利用、(2)企业或个人公益认领、(3)开发商配套建设、(4)社区建立绿道维护公益基金、(5)面向社会自主招商。
(六)规划成果与实施
1.近期实施区段划定
四条市级绿道和部分片区级绿道作为近期实施区段,市级绿道包括:“锦绣大同”城市精华荟萃绿道全段、“波映古今”城市风采展示绿道全段、“魏都新绿”生态城市体验绿道全段、“十里清流”水岸风景休闲绿道全段;片区级绿道包括:“慢城文化游”老城主题绿道全段、“乐活魅力汇”御东主题绿道文瀛湖环线、“绿色新发现”口泉主题绿道同泉路至绕城高速路段。
2.绿道设施系统
针对大同城市绿道的功能需求,考虑未来绿道发展和与其他市政设施、基础设施的衔接,本次规划对大同绿道设施进行梳理汇总和功能分类,包括4大类、15小类、40项设施,并提出相应的设置和建设要求。
3.绿道标识设计
本次规划遵循“视觉简洁醒目、表达清晰明确、便于推广使用、富于文化内涵”的原则,对大同绿道标识提出概念设计方案,并对大同绿道标识未来的使用提出建议。
4.大同绿道体育活动策划
大同民间骑行活动开展蓬勃,本次规划对大同骑行俱乐部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对骑行者的偏好、需求和期望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在大同绿道规划方案基础上,针对大同居民的使用需求,规划策划了自行车、长距离越野跑、城市文化健身跑三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并提出相应的赛事建议路线。
5.导则说明
为便于规划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以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具体设计的衔接与深化,本次规划的部分技术成果通过导则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对导则的使用做出具体说明。